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質

水質

水體是否污染,一般以水污染指標來判斷,指標可以分為物理性(如臭味、色度、濁度等)、化學性(pH值、溶氧量、各種鹽類濃度等)、生物性(各種致病菌數、藻類、水生生物種類等)三類。據此,環境部制定所謂放流水標準,作為污染排放者所必須遵守的規定限值,藉此控制進入水體的污染物總量。

為了達成水源區水質保護及保障坪林居民生存權之目標,高公局於北勢溪及水庫區設置9處自動水質監測站,全天候監控坪林區水體水質,監測項目從物理性到化學性測項,包含卡爾森指數、總磷、葉綠素a、透明度、氨氮、溶氧量、水溫、pH值、化學需氧量、總有機碳、油脂、懸浮固體物等,並設定「卡爾森指數」、「總磷」、「氨氮」、「溶氧量」等4個測項之惡化預警及行動值,即時掌握水質變化,以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如遇突發狀況則由共管會報進行檢討及研擬適當因應對策。

水污染指標說明

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因儀器使用年限,於自96年11月開始運作後,至106年8月完成汰換及調校作業,目前自動水質監測各項設備均穩定運轉中,惟受到水位落差大之影響,枯水期因自動採水設備易抽取到河底泥砂而造成取水口堵塞、馬達故障、採樣水質與真實水質有差異等情形,導致監測結果出現較大誤差,故在自動水質監測設備部分,設計設置2套採樣設備,當主設備發生泥沙堵塞、故障或被大水沖走等情形時,則將透過自動切換裝置立即啟用備用採樣設備,以維持正常取水作業系統,另於庫區測站則採配合庫區水位以人工機動調整採水位置,以利持續採樣進行監測,同時為避免枯水期出現水質異常假警報。

放眼全臺灣的水質水量保護區,臺北水源特定區多年來不論是水庫淤積量或優養化程度都是數一數二的優良,在自動水質監測相關設備與將近20載的設備維護、操作等,能夠隨時確認保護區內的環境數據,搭配共管會報參與機關積極進行相關污染防治政策,都是成就這片優質環境的關鍵要素,各機關長期努力堅持維護坪林優質的好山、好水、好生態,攜手共創永續美好的未來。

在歷年水質趨勢變化部分,排除設備汰換期間之數據,自106年9月至113年8月區水質趨勢如下:

1.卡爾森指數( 點我了解卡爾森指數)

依據北宜高自動水質監測數據統計,歷年翡翠水庫區內測站以及其他河川測站之卡爾森指數月均值多介於35~40,水體水質屬貧養狀態;而參考環境部113年第三季監測數據,北宜高共管會報管轄區內之「翡翠水庫」,與石門水庫、寶二水庫、霧社水庫及日月潭水庫皆屬於貧養狀態,水質相對較佳。

近年自動水質測站卡爾森指數每月數值統計

2.總磷( 點我了解總磷)

自動水質監測各測站歷年總磷值多介於10~20 μg/L,多符合甲類水體標準。

近年自動水質測站氨氮每月數值統計

3.氨氮( 點我了解氨氮)

自動水質監測各測站氨氮值多介於0.03~0.08 mg/L 之間。

近年自動水質測站總磷每月數值統計

4.溶氧量( 點我了解溶氧量)

自動水質監測各測站溶氧量值皆介於7~10 mg/L之間,整體皆符合甲類水體6.5 mg/L之標準。

各測站溶氧量每月數值.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