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伏流水資源相較於一般傳統水利構造,對環境生態衝擊較小,且經自然地層介質過濾,水質較為潔凈,另施工期間亦較短、建造經費較低,具永續性等優勢特點。

    本工程參考抗旱2.0大安溪緊急伏流水執行成效,並奉行政院111年7月核定「伏流水開發工程計畫第二期」,因大安溪卓蘭大橋至義里橋河段,河床質多屬卵礫、砂石,具有開發伏流水潛能,為提昇區域供水能力,設計水平式集水管設施進行取水。本工程目標為取水能力每日5萬噸,以作為高濁度或枯旱時期臺中地區之取水備援

     更多 
  • 經評估台3線烏溪橋至溪尾橋間具伏流水開發潛能,為提升南臺中地區水源供水穩定,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分署辦理烏溪伏流水第三期工程(工區2),於烏溪中游台74橋至烏溪橋河段設置伏流水設施,以水平式集水管引取伏流水,輸送至台3線與國6交會附近(鄰近農業試驗所宿舍)新設之南臺中淨水場,經淨水設備處理後可併入既有自來水系統。

    極端氣候常態化影響,除乾旱事件發生情況將更為頻繁外,極端降雨等事件亦造成原水濁度高等問題而影響供水穩定度,故優先使用伏流水等地面水,將水資源蓄存於水庫,以維供水穩定,並增加整體因應旱情、高濁度或突發情況之供水韌性。

     更多 
大安溪伏流水工程

截至113/12/31
烏溪伏流水工程

截至113/12/31
  • project-daan.png

    1.水平式集水管工程 (L=500m)
    埋設於河床下方至少13m深,管徑為1,200mm,總長度為500m,搭配濾層鋪設,可汲取濁度較低之水源。

    2.導水管工程 (L=239.2m)
    水平式集水管汲取河道下之伏流水後,經由導水管引水至集水井,管徑為1,200mm,總長度239.2m,施工時以不影響既有構造物為原則,以推進工法施作,避免大規模開挖。

    3.集水井一座
    集水井匯集導水管汲取之伏流水,經由抽水機抽取至輸水管,施工時以沉箱工法逐次下沉,止水性較佳,且具工期短、經費低之優點。

    4.輸水管工程 (L=46m)
    依照「自來水工程設施標準」選用適合於當地土壤性質及水質之水管,輸水管路自集水井為起點埋設管路至后里圳取水口附近,管徑為1,000 mm,採用DIP(延性鑄鐵管),總長度為46m。

     更多 
  • project-woo.png

    1.水平式集水管及導水管工程 (L≒651m)
    水平式集水管採用鋼骨繞線式集水管,具開孔率大、耐震度高、抗壓性高及耐酸鹼性佳之特性,長度約600公尺;導水管採用延性鑄鐵管(DIP),並採推進工法施作,避免大規模開挖影響既有構造物,推進長度約51公尺。

    2.輸水管工程 (L≒4530m)
    本工程輸水管總長4,530公尺,採用延性鑄鐵管(DIP),管徑為1,000公厘,起始於集水井,穿越霧峰堤防沿北岸路往烏溪上游轉台3線埋設,再經過農試所宿舍南側道路進入南臺中淨水廠。

    3.集水槽一座
    集水槽匯集導水管汲取之伏流水,經由抽水機抽取至輸水管,施工時以沉箱工法逐次下沉,止水性較佳,且具工期短、經費低之優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