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河川坡陡流短且地質破碎不穩定,921地震更造成上游集水區土質鬆動,近年來氣候變遷越趨顯著,颱風或短期強降雨事件易造成土石崩落及泥砂沖蝕,使河川原水濁度飆高,當超出淨水場處理能力即會影響正常供水,爰提昇區域供水系統之能力有其必要性。

此外,以109-110年抗旱經驗中,水利署雖已推動多項水資源工作,但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仍有所不足,需以多元水資源的角度持續進行相關計畫推動。伏流水為存在於河床下透水層,經砂礫層過濾之潔淨水源,相較於其他水資源工作具環境影響低、單價低、施工迅速且效益最為顯著等優勢,依各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為水利署目前多元水源開發之重要一環。爰行政院於111年7月8日核定「伏流水開發工程計畫第二期」(下稱本計畫),期能穩定區域供水, 因應用水需求及降低原水高濁度期間之缺水風險。

為穩定區域供水,因應用水需求及降低原水高濁度期間之缺水風險,本計畫因地制宜擇具伏流水開發條件之地區持續推動辦理「大安溪伏流水工程」「烏溪伏流水第三期工程(工區2)」 ,達成強化水資源利用、維持區域供水穩定等目標,其說明如下:

一、大安溪伏流水工程

於大安溪卓蘭大橋至義理橋河段辦理之大安溪緊急伏流水工程,透過既有后里圳輸水,可供應每日2萬噸水源,維持台中地區供水穩定。考量大安溪緊急伏流水具供水成效,且此河段仍具有伏流水開發潛能,爰辦理大安溪伏流水工程。設計取水能力約每日 5 萬噸。

大安溪伏流水v2.jpg大安溪伏流水工程整體平面圖

二、烏溪伏流水第三期工程(工區2)

本工程目標為利用伏流水取水設施取水,並以輸水路送至南臺中淨水場,設施設計取水量為5 萬CMD,藉由多元開發及調度水資源,來加強中部地區水源供應的穩定性,計畫範圍詳如下圖。計畫範圍圖.JPG                                                                            烏溪伏流水工程整體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