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民眾關切問答

石虎監測數量、點位及頻率之規劃

  • 監測位置包含衝擊區及控制區。衝擊區包括石虎路殺熱區、輸水隧道口兩端、大安溪兩岸溪床、大安溪北岸土石運送路線及后一淨水場北邊保安林等區域;控制區則為輸水管兩側50公尺以上及本計畫曾經架設相機區域。
  • 根據苗栗縣政府108~109年石虎普查計畫資料,故本計畫延伸苗栗縣政府調查之尺度,並做更細密的規劃,後續監測成果可與苗栗縣政府監測成果進行整合,故規劃1km×1km網格,並增加相機數量至30台(衝擊區22台,控制區8台),每個網格設置自動相機樣點,於控制區架設1台相機,衝擊區則設置2台相機以上,詳圖10所示,以辨識定居個體,將用以建立個體影像和體表花紋模式,並據以作為當地所有出沒個體的辨識之用。個體辨識後,完成個體之造冊建檔,作為長期生態監測的比對資料庫。
  • 紅外線自動照相機於施工前、施工及營運期間為連續監測,施工期間對環境干擾程度較大,故至現場下載影像頻率為衝擊區每兩週一次、控制區每月一次,藉此了解施工對野生動物影響程度,並提出相關因應對策,而本計畫完工後對環境干擾減少,故營運期間前兩年之資料蒐集頻度為每月一次,係瞭解本開發案完成後對於當地石虎之影響,並加強頻度進行相機設備檢修及檢核拍攝畫面,營運兩年以後其拍攝位置及角度應已趨於穩定,故調整成每季一次蒐集資料。
  • 另每年經由生態保育小組會議發表監測成果,並做滾動式檢討及調整監測點位位置,相機數量均維持30台。
圖 10 本計畫施工前中後之紅外線調查點位示意圖

註:將依照實際調查成果,機動調整網格數或網格內相機數,紅外線自動相機數量均維持 30 台。

圖 10 本計畫施工前中後之紅外線調查點位示意圖

點擊數

136

修改時間

1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