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民眾關切問答

計畫完成後遭遇特枯旱年之差異

  • 計畫前:供水能力151萬噸/日(SI=1),平均年缺水率7.6%。缺水率≥5%之年數多達 21 年(48%),未聯合運用時發生缺水頻率偏高。
  • 計畫後:供水能力 176.5 萬噸/日(SI=1),平均年缺水率 5.5%。缺水率≥5%之年數減為 12 年(27%);應係聯合運用後,缺水發生頻率大幅降低,顯示聯合運用在調度上發揮較高效益。(如附件4計畫前後之分年供水模擬及缺水排序表)
  • 計畫區未來如遭遇類似 104 年之水文年(約 20 年一遇枯旱),則計畫完成後(以需求水量 176.5 萬噸/日而言),按模擬缺水率將比計畫前大幅降低 9.8%,即計畫後增加供水量 0.63 億噸,使農業用水受調度影響程度降低。(如附件5計畫前後之供水模擬(以104年為例))
  • 特枯旱年之用水調度,以 104 年抗旱經驗為例:
    • 其抗旱歷程達9個月,共召開15次旱災應變小組會議及20次中部地區水源調度協調會議。
    • 104年度因103年10月之後降雨量不如預期,且水庫蓄水量無法完全滿足各用水需求,而需辦理停灌休耕(下灌區4萬1576公頃,節餘水量0.49億 噸)與2階限水措施。

點擊數

44

修改時間

1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