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早期台灣河川與排水之治理藉治山防洪、束範洪水以擴大保護面積、水資源開發藉興建堰壩水庫以滿足水源需求及海岸防護藉築堤禦潮以保護堤後土地,上述作為對台灣目前之安定生活環境,高度之經濟發展,有不可磨滅之貢獻;其後隨著社會的進步,國民生活水準的提升及都市的急速發展,民眾對休閒空間的需求日增,且產官學界體認河川環境生態保育之重要性,對於河川空間、河堤與海堤及水資源開發週遭環境予以綠美化利用為遊憩場所,對於生態敏感度較高區域則保留原有自然生態,提供民眾親水活動及生態棲地空間,漸成為河川排水治理、禦潮設施及水資源開發的另一重要目標,也符合水利署近年來所揭櫫的「治水、保水、利水、活水及親水」之階段性目標。近年來水利工作環境趨勢簡述如下:一、 有感於全球氣候變遷(水利事業風險增加)、水資源開發不易(環保意識提升、壩址難尋)、水資源需求增加(民生及工業用水需求增加)、都市化效應(供水不足及洪災風險明顯增加)等,水利策略必須整體因應調整。二、 自民國88 年921 震災後,歷年颱風豪雨所造成中部地區之土石災害,至民國98 年88 莫拉克颱風豪大雨造成南部及東部發生之集水區土砂災害等不同規模之水砂複合性災害,使河川排水治理難度增高,流域水土林治理必須整體考量。三、 都市地區因土地開發利用,造成集水區逕流增加,加上河道通洪空間受限,易發生嚴重淹水,為降低淹水風險,都會區必須推動綜合治水對策。四、 民國93 年艾利颱風導致石門水庫水源濁度驟升,造成桃園地區異常缺水情形及水庫庫容大量減少問題,後續南化及曾文水庫亦出現類似潛在危機,因此未來水庫經營必須朝永續發展考量。五、 台灣四面環海,河口輸砂減少及海岸構造物之阻砂效應,造成海岸之失衡、侵蝕現象,因此海岸有待推動海岸復育及環境再造。六、 隨著生活水準提升,民眾對於河川生態復育及環境改善殷切需求,亦應於規劃中一併考量。基於上述問題所涉層面之多樣性及複雜性,以往傳統規劃觀念已不敷需求,眼前除須針對國內現況環境加以檢討、分析,並適時引進、吸收國外新知外,須創新、改變及提升國內規劃技術能力,以因應未來大環境變化之需求。為使現階段水利規劃業務具宏觀性、整合性及務實性,本所研議以全球氣候變遷,水庫泥沙淤積,河道變遷及穩定,河川、海岸、排水路之棲地復育,永續治水規劃與研究,永續水庫研究與規劃,水源多元化規劃與推動及水患防治之非工程措施等為重點之8 大重點工作項目,藉上述工作之推動,擬定未來規劃方向,最終建立一套短中長期之發展架構,俾利研提各項水利計畫之可行方案,促進水利事業之永續目標。此外更為利用網路時代特性,增進知識經驗之傳承接續,並使組織效率最大化,建立知識平台,推動知識管理與研究發展工作。1
英文摘要
- 作者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 出版項 /台中縣: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099.11
- 版本項 /初版
- 分類號 /443
點選次數:165
館藏資訊
暫存書單 | 登錄號 | 館藏地 | 年代號 | 狀態 | 借閱到期日 | 分館 |
---|---|---|---|---|---|---|
AC010819 | 圖書室B1(中辦) | 201011 | 在館 | 水利署總館 | ||
BC029675 | 圖書室B1(北辦) | 201011 | 在館 | 水利署總館 | ||
FC029180 | 本所圖書室(本所B棟地下1樓圖書室) | 201011 | 在館 | 水利規劃分署 | ||
FC029181 | 本所圖書室(本所B棟地下1樓圖書室) | 201011 | 在館 | 水利規劃分署 |
loading.....
我要預借
98年度工作成果年報=Summary Report of Year 2009
98年度工作成果年報=Summary Report of Year 2009
98年度工作成果年報=Summary Report of Year 2009
98年度工作成果年報=Summary Report of Year 2009
依河川
依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