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面天樹蛙

與艾氏樹蛙之外形十分相似,直到1987年才被鑑定為新種。吻端較尖,叫聲較低沉,雌雄體型相差較大,雄蛙2-3cm,雌蛙4-5cm,體色變化較小,體背為灰褐色、黃褐色或赤褐色,絕不像艾氏樹蛙可以變成綠褐色或暗綠色,前肢腋部有一稍大型的黑斑,後肢跗蹠外緣有一列大小相似的白色顆粒突起,都是辨識的重要特徵。乍看很像一隻小蟾蜍,全身有許多小突起,但指端膨大為吸盤,且無腮腺,所以可知是樹蛙。

一般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及平地灌叢、草叢、水田及池塘邊。生殖期2~9月,在6~7月是高峰,雄蛙常停棲在灌叢或五節芒葉面上鳴叫,以吸引雌蛙,雌蛙在產卵後會將卵與軟泥或厚腐葉層混合埋藏在腐草下,卵粒明顯,外層膠質十分厚。面天樹蛙的叫聲和艾氏樹蛙很像,都是「ㄅ一」聲,但比較響亮,而且常連續發出好幾個急促的「ㄅ一、ㄅ一」。交配之後,雌蛙會帶著雄蛙到落葉堆底下或泥縫中產卵。白天雄蛙很喜歡靜靜的平貼在芒草葉上作日光浴,此時身體顏色會變得很淡,很容易被觀察到。

台灣特有種蛙類,分布在全島2,000公尺以下未受嚴重干擾的中低海拔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