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本計畫主要針對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所選定之監測點,持續進行河川水質及底泥相關監測工作,同時彙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之例行性水質監測資料,進行河川水體整體品質之綜合評析,以確實了解高屏溪流域水體水質變化趨勢、相關之污染特性及其對於現有水體水質之影響。截至11月,本計畫已完成本計畫規範之監測作業及相關工項。本(111)年度水質監測結果,高屏溪流域各測站之測項表現上,仍以酸鹼值及溶氧兩測項表現最佳,於高屏溪整體水質達成率評估結果上可分別達為97.5%及87.2%。生化需氧量及氨氮次之,達成率可達70.0%以上,懸浮固體、大腸桿菌群及總磷等測項達成率偏低。另保護人體健康相關環境基準之重金屬測項中,以重金屬錳達成率為15.9%最低,其餘測項達成率可達76.5%以上,其中重金屬六價鉻因具毒性,未全數達標者包含旗山溪溪洲大橋、嶺口社區對岸、荖濃溪高美大橋及隘寮溪支流紅橋溪排水等測站建議注意及追蹤。另底泥監測結果表現上,多數測項多可符合底泥品質規範標準或底泥品質下限值,僅牛稠溪排水重金屬鋅超出底泥品質指標上限值。河川污染指數(River pollution index,RPI)評估結果,整體流域由上而下,旗山溪、美濃溪屬輕度污染等級,荖濃溪、隘寮溪及高屏溪主流屬中度污染等級,高屏溪支流水質最差為嚴重污染等級。相較於歷年評估結果,整體高屏溪水質未有明顯變化,明顯異於近10年水質評估結過者包含本(111)年度隘寮溪上游測站三地門橋乙站評估結果為中度污染及110年萬大大橋乙站水質呈現較佳之輕度污染等級等,本(111)年度三地門橋乙站主要受到執行採樣四季中有三季懸浮固體測值大於100 mg/L,110年萬大大橋以暫則主要受該測站當年度部分月份氨氮濃度較低所致。另全流域中水質最差之高屏溪支流102~106年嚴重污染比例占比為63.3~83.3%,自107起至本(111)年降至36.4~59.4%,輕度污染及中度污染則有上升趨勢,本(111)年在嚴重污染等級占比略較110年增加,主要受氨氮測值影響較大。流域水體主要污染物表現上,旗山溪、美濃溪及荖濃溪多以懸浮固體為主要污染物,部分測站納入大腸桿菌群,隘寮溪主流上游三地門橋主要為懸浮固體,支流紅橋溪排水及主流下游測站高樹大橋等除懸浮固體,則在納入大腸桿菌群,高屏溪主流上游污染物較為單純,以懸浮固體及大腸桿菌群為主,中下游測站較上游新增氨氮乙項,高屏溪支流為全流域水質最差河段,尤以萬丹排水便橋為最,支流主要污染物包含大腸桿菌群、氨氮、生化需氧量及總磷等,萬丹排水便橋則較前述在納入懸浮固體,由主要污染物及近5年趨勢分析結果可得知,旗山溪、美濃溪及荖濃溪水質表現較為單純,少數旗山溪及美濃溪下游區域水質特性會較偏向民生污水,高屏溪支流則具備民生污水及畜牧廢水特性。就現況而言,高屏溪攔河堰以上河段水體全數符合甲類地面水體標準仍有難度,其水質改善重點可落於暴雨期之高懸浮固體外,各項污染源仍須加強管制,以人口密集區進行點源污染處理,包含於污水下水道工程興建、收集、截流等相關措施進行污水處理及淨化等,農林牧區則以非點源污染削減為主。依據本(111)年度現有監測結果,屬較嚴重污染河段仍為隘寮溪及高屏溪中下游河段,主要受到支流排水影響匯入較大,建議依據現有評估水質特性持續追蹤變化,並依據污染特性進行水質改善及評估。
英文摘要
- 作者 /南台灣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項 /屏東市: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 ,111.12
- 版本項 /初版
- 分類號 /443.689751
點選次數:85
HyRead電子書閱讀次數:3
館藏資訊
暫存書單 | 登錄號 | 館藏地 | 年代號 | 狀態 | 借閱到期日 | 分館 |
---|---|---|---|---|---|---|
AD006942 | 圖書室B1(中辦) | 202212 | 在館 | 水利署總館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