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書媒體
編號(GPN/EBN):10110J0005
委辦計畫編號:MOEAWRA1100109
花蓮溪流域整體改善調適(含逕流分擔與在地滯洪評估)規劃(1/3)成果報告(光碟版)
Overall Planning of Improvement and Adjustment to Hualien River Basin (Runoff Distribution and Local Flood Retention are Included)(1/3)
定價:定價750
中文摘要
政府推動治水工作至今已有一定成效,惟近年來因全球暖化的影響,導致極端降雨事件的強度與頻率皆有大幅提升的現象,包括颱風豪雨等事件的雨量更為集中,且短延時強降雨的現象亦日趨明顯。同時,又隨著經濟發展快速,人口集中於都會區,而都市化的不透水鋪面亦伴隨著土地開發面積而增加,皆使淹水致災的風險大幅提升;特別是在強降雨事件侵襲時,使得堤防外水大規模溢淹或沖刷潰堤等風險增加,進而可能造成堤後人民之生命財產損失,必須進一步加強防洪管理措施。爰此,水利署提出「中央管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計畫(110~115年)」,將整合河川、區域排水及一般性海堤,以風險管理之概念,推動適當之區域性與系統性整體改善措施及調適作為,構思如何持續提升國土承洪調適能力。而花蓮溪為台灣東部重要之中央管河川,列為本局首先執行推動的目標。花蓮東部河川之河道疏濬作業與潛能有限,需長期執行,加上堆置與外運影響,更需要整體環境與調適策略規劃。此外,東部河川在面對未來颱風之影響首當其衝,加上氣候變遷影響與水文條件增量變化,流域之承洪能力勢必應提前規劃與調適。因應氣候變遷納入新思維,包含水道與土地洪氾風險、藍綠網絡保育、水岸縫合等課題之願景與目標,探討相關改善調適策略,檢討並盤點流域水系及排水之規劃及治理計畫之檢討,將無保護標的、低風險區域,檢討不續建堤防而採非工程措施或低度保護方式,以自然洪水治理方式處理,納入相關調適作為如逕流分擔措施、在地滯洪、風險管理及自然為本之解決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概念等,以因應短期氣候變遷下之水文循環、極端暴雨事件及生態環境變異。藉由民眾參與,建立由下而上形塑相關政策之溝通平台,提出應配合推動之實質規劃。此外,瞭解評估河道之疏濬潛能及通洪能力,研擬合宜之疏濬方案;內水部分探討相關逕流分擔措施,工程與非工程之在地滯洪策略成效評估標準作業化。並依調適策略規劃水文觀測即時分析與環境長期與即時監測數據分析等資訊前端整合,建置資訊公開平台與民眾可參與互動之相關數位化資訊平台,可作為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之基礎,爰辦理本計畫。
英文摘要
- 作者 /瑞晟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項 /花蓮市: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 ,110.12
- 版本項 /初版
- 分類號 /443.689730
點選次數:131
HyRead電子書閱讀次數:1934
館藏資訊
暫存書單 | 登錄號 | 館藏地 | 年代號 | 狀態 | 借閱到期日 | 分館 |
---|---|---|---|---|---|---|
AD006508 | 圖書室B1(中辦) | 202112 | 在館 | 水利署總館 | ||
FD007680 | 本所圖書室(本所B棟地下1樓圖書室) | 202112 | 在館 | 水利規劃分署 |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