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書媒體
編號(GPN/EBN):1009901108
委辦計畫編號:MOEAWRA0980225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光碟版)=The Monitoring Plan of Ec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n constructed Wetland along the Downstream of Kaoping river
定價:NT$600
中文摘要
本計畫係針對高屏溪下游段左、右兩岸之人工濕地,進行水質改善持續監測,探討濕地中底泥與水質關係;調查地下水文變化情形及生態多樣性物種分佈。並於水質、底泥、生物中三方面探討重金屬污染情形,延續環境荷爾蒙物質監測,並同時統整2005、2006、2008、2009年研究成果分析,以建立人工濕地運作時效重要資料庫。 2005年水質淨化成效評估之左岸污染物BOD5的平均去除率高達85%,SS也有72%的去除率,主要是階梯式的跌落礫石床已經得到了不錯的成效,而NH3-N則是在FWS#1之後才看的到較為明顯的下降,去除率高達51%。右岸無論是A區還是B區SS都不降反升,原因是由於後期工程多,造成很多無機的沙土掉落至濕地中,因此會造成SS上升而BOD5還看的到去除率的情形,A區BOD5平均去除率是43%,NH3-N則是43%,B區BOD5平均去除率達21%。 2006年計畫為濕地之出流水經自然入滲、補注地下水,分析結果發現左岸之進流及#5(出流)均為中度污染,而右岸之地面水及監測2(出流)則從中度污染減為輕度污染。雖然整體而言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個別污染物之去除率則相當明確。如左岸之SS,BOD5,NH3-N,TKN,NO3-N,NO2-N,TP以及E. Coli之去除率分別為58%,55%,72%,51%,82%,85%, 62%以及57%。右岸之SS,BOD5, TKN,NO3-N,NO2-N,TP,以及E. Coli之去除率分別為92%,33%,55%,43%,82%,83%,以及87%。針對本計畫濕地之水質分類,發現左、右岸的部分除了溶氧外,其餘就水質檢測項目皆符合灌溉用水標準。 2008年度計畫針對水質部分分別於右岸濕地A區及B區,以及左岸進行11次共13點的採樣。在右岸SS部份由於採樣時常發現有不明人士至池內捕魚或採集水生植物等,造成池內淤泥被擾動揚起,平均去除率偏低,A區及B區均只有個位數,COD部份平均也只有20-26%的去除率,BOD部份平均則有54-67%的去除率。NH3-N部分B區的平均去除率(72%)比A區佳(26%),可能因B區人工濕地處理單元較多,停留時間較長(22天 vs. 10天)。TP部份A區平均去除率為31%,B區則有43%。E. Coli部份均有明顯去除率,A區平均去除率為88%,B區則有99%。河川污染指標等級分類來看A區皆屬於中度污染。B區方面, B1進流水屬於嚴重污染,污染物經由人工濕地削減後,B7出流水可改善至符合中度污染。在左岸的水質分析部分,BOD5的去除率僅8%,SS也只有9%的去除率,TCOD也只有6%的去除率,可能與最終池常有民眾下水捕魚而擾動水體與底泥有關,且水量到達最終池時已明顯減少,造成最終池水量無法順利排出而滯留於池內有關。在磷方面,TP平均去除率為65%,PO4-P則有81%。以河川污染指標等級分類來看左岸濕地淨化水質效果較佳,武洛溪水質屬於嚴重污染,而經由人工濕地將污染物削減後,出流水可改善至符合中度污染。 2009年水質分析中,由於88水災衝擊影響左、右岸研究區域濕地,導致整體濕地之研究受到中斷,而人工濕地未受創前之水質淨化分析採樣共執行2次。左岸在污染物的削減方面,SS、TCOD、BOD5有不錯之效果,去除率分別為91%、59%、77%。RPI方面,水質淨化之效果較為明顯,武洛溪水質屬於中度污染,而經由人工濕地將污染物削減後,出流水可改善至符合輕度污染。右岸濕地水質監測分析中,A區SS去除效果較不明顯外,B區去除效果就很明顯,達72%。BOD5部分,A區的去除率高達62%,B區48%, COD部分兩區的去除率約在43-29%之間。氨氮方面, B區(91%)有比A區(0%)高的去除率,磷的部份由於現場植生茂密,植物生長對磷的有效攝取,因此去除效果明顯,A區去除率有58%,B區更高達73%。總結2005、2006、2009、2009四年所有調查成果得知,左右岸濕地在陸域土壤部分,並未受到營養鹽或重金屬的污染,不過在底泥部分已發現Cr, Cu, Zn與As等元素之濃度疑有偏高現象,且這四種元素彼此間都有極高度的相關性(p<0.01 or <0.001),因此推測它們的污染來源有其共通性。不過,濕地歷經88水災後所堆積的底泥,其重金屬濃度並不高,且有低於原人工濕地之現象,因此可做為濕地復舊之參考。 2005年水文地質調查之左、右岸孔隙率、滲透係數、儲水係數、比流率、比保水率經分析後,左岸孔隙率範圍在34%~48%之間,透水係數範圍在8.78×10-7~4.78×10-2cm/s之間,屬於中低滲透性的土壤。比流率範圍在0.76%~33%之間,比保水率在範圍在5%~47%之間。右岸孔隙率範圍在43%~45%之間,滲透係數範圍在7.04×10-6~2.72×10-2cm/s之間,屬於中低滲透性的土壤。比流率範圍在1%~15%之間,比保水率在範圍在29%~44%之間。針對2008/4~2009/8量測左、右岸濕地地下水位發現,左岸濕地之地下水位高於右岸濕地。左岸濕地地下水位介於15.0m~18.5m之間;右岸濕地下水位介於9.2m~16.6m之間。從左、右兩岸濕地地下水位變化得知,豐枯水期對於淺層地下水為最大影響。並透過2006、2008與2009年等水位線變化分析,得知2008年濕地豐枯期地下水位變化差異最大,左岸部分相差約為1.1m,右岸則相差約為2.2m。探討高屏溪河川與濕地地下水文,分析發現左岸濕地鄰近之河段呈現地下水補注河川而形成得水河川;右岸濕地鄰近之河段呈現地下水補注河川而形成失水河川。左右岸濕地模擬結果,水平衡分析部分,抽水量約有86萬噸/年,在自然降雨補注約有139萬噸/年補注入地下含水層;河川補注地下水約2.6萬噸/年,而地下水補注河川6.7萬噸/年。本計畫在水域生態調查方面2005、2006、2008及2009年於左右岸濕地進行魚類、藻類、水棲昆蟲、水生植物、魚體重金屬(2008、2009年)、水體類戴奧辛物質生物誘導效應(2005年)及環境荷爾蒙物質(2006、2008及2009年度)調查。整體而言,共記錄魚類5目11科31種6,824隻次,浮游性藻類共記錄40屬綠藻、藍綠藻17屬、矽藻19屬、黃藻1屬、裸藻3屬、金黃藻1屬及甲藻2屬,附著性藻類共記錄21屬77種,水棲昆蟲共記錄5目19科43種2358隻次。 2005年左右岸濕地共紀錄魚類9目10科19種,優勢魚種包括鯉形目鯉科的高體四鬚鲃、鱸形目慈鯛科的尼羅口孵魚及鱸形目鬥魚科的三星鬥魚。2006年共採得6目10科20種,2325隻次,優勢魚種以鯉科的高體四鬚鲃、鱸目慈鯛科的吳郭魚、頷針魚目鱵科的當氏異鰭鱵及鬥魚科的三星鬥。2006年記錄種類與2005年相似,但魚獲數量為2005年的3~4倍。2005年所紀錄的鯉科青魚、鯉魚、翹嘴紅鮊,塘蝨魚科的塘蝨魚及胎鱂魚科的大肚魚於2006年並無發現,而2006年出現的新物種則為鯉科的條紋二鬚鲃、粗首鱲、紅鳍鮊、白鱎及慈鯛科的混種吳郭魚。2008年度左右岸濕地共記錄9科21種2,403隻次魚類,其中在左岸濕地共記錄7科12種949隻次,優勢種為鬥魚科的三星鬥魚佔39.1%及慈鯛科的尼羅口孵魚佔33.6%,所代表的生物指標意義為中輕度的污染狀況。右岸濕地共記錄9科20種1,454隻魚類,優勢魚種為慈鯛科的尼羅口孵魚佔38.4%及鬥魚科的三星鬥魚29%,與左岸濕地相似。2009年左右岸濕地魚類共記錄4目6科8種,841隻次,其中有5種為外來種,數量佔總捕獲之81%,調查結果以慈鯛科的尼羅口孵魚、鱵科的當氏異鰭鱵、鬥魚科的三星鬥魚及花鱂科的大肚魚為主要優勢種,其中花鱂科的大肚魚於2009年數量較2008年大幅增加。 2005 年藻類調查結果共紀錄綠藻類19屬、藍綠藻類6屬、矽藻類15屬、裸藻類4屬、金藻類3屬及甲藻類2屬。2006年左右岸濕地浮游藻類調查,共發現有綠藻類24屬、藍綠藻類6屬、矽藻類18屬、裸藻類3屬及甲藻類3屬。若以生物指數來評估水質狀況,由於各採樣點藻類群聚組成及評估結果都很相似。其中矽藻優養指數顯示水質屬偏嚴重優養化水質。若以腐水度指數(SI)來評估水質優養狀況,各點結果皆屬嚴重偏-中腐水級水質。藻屬指數(Generic Index,GI)分析結果顯示皆屬嚴重污染水質。2008年左右岸濕地共記錄浮游藻類21屬綠藻類、6屬藍綠藻類、16屬矽藻類、3屬裸藻類、1屬甲藻類及共記錄17屬47種附著藻矽藻。以生物指數來評估水質狀況,矽藻優養化(TDI)指標評估結果顯示左岸濕地多屬於偏嚴重優養化水質。以GI指數評估各測站水質時,左岸樣站多屬嚴重污染水質(GI<0.3)。右岸濕地以5月調查時A3測站水質屬極輕微污染水質,5月調查B5測站、5月及9月於B6測站屬微污染水質,5月調查於B7測站屬輕度污染水質,其餘各測站多屬於中度至嚴重污染水質。利用腐水度指數(SI)評估水質,左岸各測站介於β-中腐水水質至α-中腐水水質,而右岸濕地各測站評估結果與TDI類似,以右岸B1及A1與A2測站最為嚴重,各測站水質狀況介於β-中腐水水質至α-中腐水水質。2009年調查浮游藻類共記錄綠藻類30屬、藍綠藻類15屬、矽藻類9屬、裸藻類3屬及黃藻類1屬。附著藻類則記錄13屬39種,以腐水度指數(SI)來評估左右岸濕地水質,評估結果介於α-中腐水水質至污染嚴重之強腐水質。 2005 年水棲昆蟲採樣調查共記錄4目13科17種934隻次,三次採樣之優勢種以耐污性種類的半翅目水椿象科的Sigara sp. 、搖蚊科紅搖蚊及田鼊科的負子蟲為主。2006年左岸濕地四季採集結果共捕獲水棲昆蟲5目11科11屬12種,573隻次,如以Hilsenhoff科級指數評估水體水質,評估結果全測站均屬於「差」~「極差」等級。出現頻率最高者為半翅目田鼊科(14次),其次為半翅目圓水椿科及蜻蛉目細蟌科(7次),雙翅目紅搖蚊則出現6次,顯示在物種群聚組成方面仍以耐污性物種為主。2006年右岸濕地共記錄5目11科13屬15種,460隻次水棲昆蟲,以Hilsenhoff科級指標評估水質狀況,B7池於第一季調查時水質評估結果為「普通」等級,水質評估等級為「差」的樣站有第四季A6池及B5池,「較差」等級的樣站有第二季A6池、第三季A1池、第四季A5池及B6池,其餘各樣站各季均為「極差」等級。除了細蟌科、水椿象科及田鼊科外,尚有蜉蝣目四節蜉蝣科(Cloeon sp.A)及雙翅目蚊科中的家蚊屬(Culex sp.)。 2008年共記錄5目15科20屬21種,共353隻次水棲昆蟲。其中左岸濕地共採獲5目14科17屬18種130隻次,結果顯示共採獲42隻蜻蛉目個體(其中5月調查水域呈現乾涸),佔總樣本32 %,為主要優勢物種,以Hilsenhoff 科級指數水質評估結果為極差(Very Poor)等級。右岸濕地共採獲5目11科15屬17種223隻次,結果顯示數量最多者為5月調查的半翅目85隻次及蜉蝣目21隻次。由於半翅目物種中的水椿象科Sigara sp.A數量為優勢物種,佔總樣本31 %,因此右岸舊鐵橋濕地整體的Hilsenhoff 科級指數水質評估結果為極差等級(Very Poor),其指標值為7.68。2009年水棲昆蟲共記錄5目9科14種,其中包括鞘翅目牙蟲科的Hydrophilidae spp.、雙翅目紋科的Mansonia uniformis、蜉蝣目田鼊科的Sphaerodema rustica及紅娘華科的Laccotrephes japonensis等4種水棲昆蟲於前3年度均無記錄。利用Hilsenhoff科級指數來評估濕地水質介於普通至極差等級。 2008年濕地魚體重金屬檢測方面,從分析結果得知25隻魚體中並無發現鎘、砷、汞及鉛等重金屬,而魚體蓄積之重金屬主要為鉻、銅、鋅及鎳。其中Cr的濃度介於4.25~6.38 mg/Kg,Cu的濃度介於0.5~2.50 mg/Kg,Zn的濃度介於1.00~20.00 mg/Kg及Ni的濃度介於0.63~2.13 mg/Kg,其中又以Zn的檢出率(100%)及濃度最高,此趨勢與底泥樣品中重金屬也以鋅為最高相同。2009年所分析的33隻魚體當中,鎘、鉻、鎳、鉛、砷及汞等重金屬之檢測濃度皆
英文摘要
- 作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出版項 /屏東市: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 ,099.03
- ISBN /9789860228540
- 版本項 /初版
- 分類號 /443.6933
點選次數:137
PDF下載次數:7
館藏資訊
暫存書單 | 登錄號 | 館藏地 | 年代號 | 狀態 | 借閱到期日 | 分館 |
---|---|---|---|---|---|---|
AD003076 | 圖書室B1(中辦) | 201003 | 在館 | 水利署總館 | ||
AD003077 | 圖書室B1(中辦) | 201003 | 在館 | 水利署總館 | ||
BD004111 | 圖書室B1(北辦) | 201003 | 在館 | 水利署總館 | ||
FD002464 | 本所圖書室(本所B棟地下1樓圖書室) | 201003 | 在館 | 水利規劃分署 | ||
FD002465 | 本所圖書室(本所B棟地下1樓圖書室) | 201003 | 在館 | 水利規劃分署 | ||
ID000405 | 圖書館 | 201003 | 在館 | 第七河川分署 | ||
ID000406 | 圖書館 | 201003 | 在館 | 第七河川分署 |
loading.....
我要預借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光碟版)=The Monitoring Plan of Ec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n constructed Wetland along the Downstream of Kaoping river
AD003076
保留日期至2025-04-28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光碟版)=The Monitoring Plan of Ec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n constructed Wetland along the Downstream of Kaoping river
AD003077
保留日期至2025-04-28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光碟版)=The Monitoring Plan of Ec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n constructed Wetland along the Downstream of Kaoping river
BD004111
保留日期至2025-04-28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光碟版)=The Monitoring Plan of Ec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n constructed Wetland along the Downstream of Kaoping river
FD002464
保留日期至2025-04-28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光碟版)=The Monitoring Plan of Ec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n constructed Wetland along the Downstream of Kaoping river
FD002465
保留日期至2025-04-28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光碟版)=The Monitoring Plan of Ec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n constructed Wetland along the Downstream of Kaoping river
ID000405
保留日期至2025-04-28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光碟版)=The Monitoring Plan of Ec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n constructed Wetland along the Downstream of Kaoping river
ID000406
保留日期至2025-04-28
依河川
依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