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Understand_05

曾文溪流域全長138.47 公里,流域面積1,176.64 平方公里,為臺灣第四大河川,其年平均流量為23.6 億立方公尺,是嘉南地區逕流量最豐富的河川。

西元1939 年,日本人八田與一技師曾建議在現今曾文水庫大壩壩址柳藤潭位置建築重力式混凝土壩一座,以改善供水狀況,後因戰事而作罷。西元1945年後,政府有感嘉南平原土地肥沃,夙有臺灣穀倉之稱,灌溉面積約15萬公頃,其中7萬6千公頃屬於烏山頭水庫灌溉系統。有鑑於歷年烏山頭水庫無法全面供給灌溉區域作物栽培用水,以致四分之三灌溉面積須採用3 年輪灌方式耕地利用,未能充分發揮應有效能。由於烏山頭水庫取水率僅及25%,如能在曾文溪主流築壩攔蓄供流,使之與烏山頭水庫串聯運轉,不但可使原有灌溉農田充分發揮其土地潛能、增加新灌溉區,亦能充裕供給公共給水及利用水頭落差發電,為嘉義縣、臺南市等地區之經濟建設提供極有利的環境。

Understand_06
曾文水庫興建工程(資料來源: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 

1959 年春,臺灣省水利局著手進行規劃工作,最後擇定柳藤潭為壩址,壩型採用土石壩。1966 年7 月,成立『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暨工程局』,專司其事。曾文水庫工程於1967 年10 月31 日動工,歷時六年施工,至1973 年10月31 日正式完工,結合來自美國、日本等四個單位的工程顧問,以及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退輔會榮工處、嘉南農田水利會、嘉義及臺南縣政府等11 個單位共同參與,耗資60.38 億元,為國家重大經濟建設之一。

水庫大壩為混壓式土石壩,壩身高度134 公尺(僅次於德基水庫),壩頂長400 公尺,滿水位面積18.93 平方公里,原設計總蓄水量7 億4840 萬立方公尺,為全臺第一大水庫。曾文水庫自完工營運以來,充分調節並利用曾文溪之水資源,與烏山頭水庫串聯運用,解決嚴重缺水問題,改善與擴充嘉南地區耕地之灌溉,使臺灣農業穩定發展,促使國內經濟的起飛。除灌溉、給水功能外,曾文水庫更兼具發電、防洪、觀光等效應,增加電力資源以促進工業發展,防止洪水以減輕災害,發展觀光事業、促進地方繁榮及人民生活之改善等,曾文水庫工程之興建,對嘉南地區工商發展及臺灣糧食的供應,扮演重要的角色,福國利民有目共睹。

Understand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