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台灣地區的土石流災害,長久以來已多有記載,且經常造成規模大小不一的傷害,這些土石流災害的生成,主要因為台灣地區的環境特質,受到板塊運動的作用的影響,使得地形崎嶇及地層破碎,且地震頻繁發生,而又因位處太平洋西側亞熱帶氣候區,經常有颱風豪雨發生,在大量雨水沖刷浸潤下,往往造成山區脆弱土石崩落,進而與雨水混合而生成土石流。
在一連串的災害歷史,可以發現土石流會在特定地區重複發生,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該地區具有某種地形,地質和水文方面的特性,符合會誘發土石流的條件,所以在適當的降雨情形下,常常會誘發土石流,而這些具有發生土石流條件特質的溪流,就被定義為土石流潛勢溪流。因此土石流的發生,其實是自然環境的特定條件與現象,而如果人類的居住環境與經濟活動位於這些土石流潛勢溪流的影響範圍內時,當土石流發生就會造成傷亡及財產損失,也就是「災害」。所以要減少土石流所造成的傷害,必須先瞭解發生土石流的地區,具有哪些地形,地質和水文特性及條件,就是找到土石流潛勢溪流,依據這些條件評估土石流的易發生程度(潛勢的高低),然後再評估一旦土石流發生時,在受到影響的範圍內,居民人數及土地使用的情形,也就是受到危害的程度。依據這些資料,就可以依照潛勢和危害的程度,決定在可能發生土石流災害的地區,預先可以採行哪些措施,來減少土石流造成的災害。這些措施包括在颱風前依據預報推測會發生土石流的地區,事前進行疏散避難,依據影響範圍資料得到疏散避難施行的對象及區域位置等,其他措施如進行土石流潛勢溪流整治工程及其他相關工作之推動時,也需要這些評估的資料。
英文摘要
- 作者 /林美聆
- 出版項 /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 ,105.10
- ISBN /9789867142696 ; 9789867142
- 分類號 /422
點選次數:218
館藏資訊
暫存書單 | 登錄號 | 館藏地 | 年代號 | 狀態 | 借閱到期日 | 分館 |
---|---|---|---|---|---|---|
F0001019 | 本所圖書室(本所B棟地下1樓圖書室) | 201610 | 在館 | 水利規劃分署 | ||
G0000360 | 規劃課圖書室 | 201610 | 在館 | 第一河川分署 |
loading.....
我要預借
依河川
依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