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2014英國二月洪水

基本資訊

侵襲期間:102年12月至103年02月

主要災區:英國泰晤士河流域與塞文河流域
關鍵字:英國、洪水


事件陳述

2014年2月,英國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01月等連續2個月降雨後,受到大西洋之低壓氣旋東移並滯留在英國一帶影響,因而發生嚴重洪水事件。

這次洪水事件主要影響區域包含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其中,西南濱海地區(含威爾斯與英格蘭西南地區)為重災區之一,從1月起持續受到大西洋之低壓氣旋影響,因其處於迎風面而攔截不少雨水,部分地區1-2月間持續受淹水所苦,截至2月之統計,有518平方公里之地區淹水長達1個月,為受災時間最久之地區;而英格蘭中部(含塞文河流域)在1月有零星淹水災情,2月起因水位逐漸上漲使災害逐漸擴大,但災情相較於其他受災地區較輕微;另外,英格蘭東南部(含泰晤士河流域)則為此次事件主要影響區域,2月起泰晤士河水位暴漲、上游多處溢堤造成大範圍氾濫,其中嚴重洪水警報數量約占全英國80%。

此次事件中,英國環境局持續對英國各地發布嚴重洪水警報(severe flood warnings)、洪水警報(flood warnings)、洪水警戒(Flood alert)等三種洪水預警資訊,最嚴重時曾發布21個嚴重洪水警報、逾200個洪水警報以及逾300個洪水警戒。其中,2月份發布嚴重洪水警報與洪水警報之地區,主要集中在泰晤士河流域與塞文河流域,即為此次事件之主要受災區域。統計此次事件全英國共造成7人死亡、超過8000戶房屋受災;經濟損失方面估計損失達140億英鎊(約為英國GDP之1%),而鐵公路等運輸系統則受巨浪侵襲與連續大雨影響,有不同程度毀損或封閉。


氣象動態

2013年12月起,因大西洋之低壓氣旋陸續生成並東移影響英國地區,因此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皆處在潮濕多雨之環境;1月份與整個冬天(2013年12月–2014年02月)之累積雨量皆打破歷史紀錄,而12月份與2月份之累積雨量亦為氣候值之1.5倍至2倍。故在2月份洪水大規模爆發之前,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已迎接了長時間之極端降雨,該區之滯洪能力亦已大打折扣。

2月起英國西側有低壓氣旋發展,而低層之噴射氣流由西南向東北吹至英國地區,提供了充足的水氣,再加上環極區之槽脊阻滯,使得英國地區長時間受槽前極不穩定之暖濕氣團影響,造成該地區長時間強降雨進而引發水災。

時間概述
102/12因大西洋之低壓氣旋陸續生成並東移影響英國地區,因此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皆處在潮濕多雨之環境
102/12-103/02累積雨量皆打破歷史紀錄
103/02英國西側有低壓氣旋發展,而低層之噴射氣流由西南向東北吹至英國地區,提供了充足的水氣,再加上環極區之槽脊阻滯,使得英國地區長時間受槽前極不穩定之暖濕氣團影響,造成該地區長時間強降雨進而引發水災。

水情分析

一、破紀錄之連續降雨

此次事件之主要災區(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在這個冬天(2013年12月–2014年02月)總累積雨量為435毫米,是1776年以來之最高紀錄。此外在日累積雨量部分,也出現了70毫米以上之強降雨,對強降雨紀錄較少之英格蘭地區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在持續且劇烈之降雨下,該地之土壤含水已達飽和,再加上2月份之低壓氣旋影響,便使災情全面爆發。

二、降水超過通洪量

這個冬天(2013年12月–2014年02月)間泰晤士河與塞文河流域之平均河川流量皆為於氣候值之1.5倍至2.5倍間,而2014年2月泰晤士河與塞文河流域之河川流量更為2倍至3倍間。遠高於該河段之水量已讓河川難以負荷,進而造成溢堤、潰堤等災害發生,使得沿岸平原大規模氾濫。

三、泰晤士河無法疏濬

泰晤士河流域地勢平緩,故泥沙較易沉積於河道中。然因其下游有「扁河蚌」等珍貴動植物,再加上其他考量,故決定自1996年起停止對泰晤士河之疏濬作業。此決策造成泰晤士河之通洪能力逐年下降,並成了此次事件之至災原因之一。

四、災時反應不及

2013年12月與2014年1月長達兩個月之降雨已讓部分地區嚴重淹水,然此時英國當局反應過於消極,已有民怨傳出。2月份之低壓氣旋使得泰晤士河上游大規模氾濫後,災民更是直指救災不力,救災人力與資源進駐過慢。

[URIS id=1121]


災情處置

一、環境局:因防洪計畫執行得宜,故自2013年12月初起,在英格蘭地區總計保全了130多萬個家庭和企業,以及近2500平方公里之農田。

二、英國當局派出逾2000士兵與直昇機等相關機具協助救災。

三、英格蘭有70%的消防員和救援機構人員投入到抗洪搶險工作。

四、在達切特(Datchet)等泰晤士河沿岸,用沙袋與擋板建造臨時防護堤。

五、救援人員出動橡皮艇疏散河邊地區居民。

六、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宣布已投入1.3億英鎊以對抗災情。

七、英國當局針對英格蘭地區追加1.4億英鎊之預算,這筆預算主要用於維修道路。

八、英國當局將提撥2770萬英鎊以作為沿海地區就業計畫所用。

九、英國當局將提撥1700萬英鎊以作為嚴重水災地區之重建所用。

十、對企業與民眾部分,提出了多種稅率優惠等方案,以幫助英格蘭地區之經濟盡速復原。


重要經驗

一、正視極端事件之發生

英國與臺灣皆為海島型國家,降雨滯地時間相對較短,但此次洪水仍造成泰晤士河氾濫,故巨量降水實為主因。當破紀錄之降水已趨於常態,如何調整相關應變機制面對極端事件之發生已為尚前重要之課題:
1. 可先參考歷年極端事件之應變經驗來修正應變程序,並逐年滾動式檢討該年之應變機制,以達經驗傳承之效。
2. 另外可考慮於教育訓練或相關演練中加入極端事件之因子,藉著加強訓練之強度,讓有經驗之同仁可持續熟悉極端事件之應變作業,而新進同仁亦可藉此訓練在短時間內認識極端事件之作業流程,以期能加深防災能量之底蘊。

二、安居樂業VS自然保育

環境保育一直以來似乎就與文明發展高度衝突,除思考二者並行之發展外,強化民眾防災意識使之與政府同心協力亦為當務之急。建議應加強宣導政府作為並提升民眾防災意識,並須以有感之方式呈現(如已改善之數據、歷史個案再度發生時會有哪些影響)。

三、留意媒體與民眾輿論

此次事件為長期降雨後再受到一劇烈天氣系統影響而引發大規模災害。對臺灣而言類似案例經常發生,如春雨/梅雨+西南氣流/颱風,或是東北季風+秋/冬颱…等,因此臺灣在這方面之應變經驗豐富,相關設備與機制亦遠較英國完善。然災害發生時,媒體的資訊傳播與民眾之輿情反映皆會對政府決策有著一定影響,故可以此次英國洪水事件為鑑,尤其是與媒體之應對進退,需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