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06尼莎暨海棠颱風事件

基本資訊

影響期間:106年07月28日至106年08月02日
24小時最大累積雨量:657.5毫米
主要災區:南部、中部


事件陳述

106年7月底,尼莎颱風與海棠颱風前後侵襲臺灣,尼莎颱風路徑為第二類,除東半部與西北部降雨與預期相符,屏東沿海地區因風場輻合影響造成該地區破紀錄之高強度降雨。海棠颱風路徑為第七類,除東南部與中南部地區之降雨與預期相符,其離開臺灣後所引進之西南風陸續對中南部縣市造成降雨。應變小組開設期間主要降雨區域為屏東地區,宜蘭山區與嘉義以南地區亦有較明顯降雨,此次應變期間最大總累積雨量發生於屏東縣春日鄉大漢山雨量站1,358.0毫米,連續24小時之最大累積雨量為屏東縣泰武鄉西大武山雨量站657.5毫米。

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於7月28日7時成立二級應變開設,7月28日14時30分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升為一級應變開設,7月31日10時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降為二級開設,於8月1日17時降為三級開設,於8月2日12時結束尼莎暨海棠颱風應變作業。應變期間共投入7,599人時之應變值勤人力。應變期間於新竹縣等13個縣市內發布118報淹水警戒通報,針對淡水河等12個流域內發布30報水位警戒通報。尼莎暨海棠颱風事件之災中調查,在彰化縣等8縣市內共發生346處積淹水災情,無發生水利設施受損事件,此次應變小組支援南投縣等6縣市共計75台次大型抽水機進行抽水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