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文件
編號(GPN/EBN):10102F0013
「草本植物於河川灘地種植試驗之研究--內附光碟=Trial on Planting Herbaceous Plants in Flood Plain
中文摘要
本計畫由第1年度(100年)普遍性河川植物特性調查,作為瞭解烏溪河川灘地的植物群落特性,然由於植物群落結構與組成有隨環境變化而消長的特性,單一年度的調查結果恐較不具代表性,因此本年度(101年)除持續進行調查以瞭解普遍性的植物群落特性是否有差異外,並於101年度歷次洪災後進行持續調查植物群落,以瞭解洪災與植物適應關係,並選定烏溪橋上游及大度橋上游低灘地進行植物試種,期藉由種植試驗瞭解灘地植物是否具快速覆蓋能力,進而在洪水歷程中提供低灘地減緩沖蝕之初步保護。
本計畫依據第1年度河川植物特性調查及擬定之生態永續種植原則,於選定試種區採取土樣進行檢驗,以瞭解河川灘地土壤之特質;並以連續兩個年度植物調查結果,配合生態永續種植原則及物種來源、繁殖方式、繁殖時期等篩選可提供試種試驗植物。
本計畫以種子撒播及枝條扦插進行試種,採集當地種子逕行播種復育雖最為可靠,但最大困難是植材取得不易,且所費不貲;而且針對於不同河系,植相及環境特性也不相同,物種未必能夠全面適用。而能適合灘地環境之植物常必需具有對應之適應性,因此對於植相及物種資料仍未齊全的區域,初步建議後續種植策略以一年生原生草本植物作為植被復育對象,是較可行的方式。
另外,禾本科植物常為河川灘地自然入侵之原生優勢草種,具有耐淹、耐旱及抗風力等適應性,經現場調查發現101年泰利颱風後,烏溪河川低灘地上的甜根子草、開卡蘆等莖葉柔軟、根系深,對河川灘地具初步保護效果,然101年蘇拉颱風在烏溪灘地之土砂沖淤情況劇烈,低灘地植生幾無倖存,因此河川灘地植物對高頻率年洪水較不具保護效果。計畫依試種試驗分析結果顯示,非本計畫試種植物的自
X
然拓殖的比率都在50%以上,顯示在河灘地植物自然侵入灘地的能力很強,在土砂環境變動性高的低灘地進行人為種植的效益可能不高。
現場試種試驗雖具有直接且實際驗證種植成效的功能,但先天上受限於試種區域屬開放系統,後天上又無法控制試種區的外在整體環境因素,所以試種結果僅能顯示在本計畫條件下的成果,在時間、空間上較不具全面廣泛的代表性。
英文摘要
- 作者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102.04
- 版本項 /初版
- 分類號 /
點選次數:145
loading.....
我要預借
依河川
依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