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本案「高屏溪系統性整合規劃」涵蓋高屏溪溪域里嶺大橋至出海口,約為斷面1至斷面74 ,全長約33公里。全案之規劃核心主要在於摒除以人為活動為主軸之規劃思維,代以重現高屏溪大河之河岸自然生態體系為構想,藉以「還原」高屏溪之水岸場域,形成生態流域之水岸價值觀。
系統性整合規劃主要包含五個部份
一、在生態流域觀點上,建立以河相學認知為溪域之生態基礎
河川特性的探討在生態治河計畫執行上將扮演一個基礎角色。惟有瞭解河川基本特性與未來可能發展,並順應河性進行整治或復育,才是為生態工法中「因地制宜」、「順其自然」的基本內涵。並建立以「河相為基礎,力學為依據,生態為佈置」之認知觀。
二、在系統性整合規劃上,劃定以生態緩衝區為主之高灘地使用規範
生態緩衝區旨在保育或改善既存之生棲環境,從而維繫或增加水生物族群的量體,使其得以永續存活,以做為消匿失衡的環境因子及改善特定棲地因子之準備工作,最終則以棲地之復育為最大目標,故生態緩衝區之建構為整體高屏溪生態環境還原之第一步。
三、在現有或未來計畫之實質內容上,導向以溪域為主體,人為客體之減法設計
藉由高灘地土地使用行為之改善,「還原」高屏溪之原本風貌,建立起高屏溪域之獨特生態價值體系。另農牧使用之減量,不是規劃方法,不是設計手段,而是積極展現河川管理的願景。將使荒野地的面貌增加,就是「養地」,也就是建立「生態保育區」。
四、在各計畫間之競合上,塑造以介面再造之整合觀念
對相鄰計畫(工程)間之介面,予以統合。加之以沿著全溪畔的生態緩衝區串連成廊,重塑高屏溪整體生態觀。
五、在高灘地之使用規劃上著重於「點的強化、面的保育」之開發觀
人的活動引入應控制於點的空間觀念,對於面的使用予以保育及荒野化,確定以生態保育為主軸的溪域觀。
英文摘要
- 作者 /莊學能建築師事務所
- 出版項 /屏東市: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 ,093.06
- 版本項 /初版
- 分類號 /443.689751
點選次數:135
館藏資訊
暫存書單 | 登錄號 | 館藏地 | 年代號 | 狀態 | 借閱到期日 | 分館 |
---|---|---|---|---|---|---|
DC001575 | 規劃課圖書室 | 200406 | 在館 | 第四河川分署 | ||
FC024246 | 本所圖書室(本所B棟地下1樓圖書室) | 200406 | 在館 | 水利規劃分署 | ||
FC024247 | 本所圖書室(本所B棟地下1樓圖書室) | 200406 | 在館 | 水利規劃分署 | ||
IC000040 | 圖書館 | 200406 | 在館 | 第七河川分署 | ||
IC000041 | 圖書館 | 200406 | 在館 | 第七河川分署 | ||
IC000042 | 圖書館 | 200406 | 在館 | 第七河川分署 |
loading.....
我要預借
依河川
依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