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本年度計畫首先針對石門水庫的觀測站進行全面的檢修與維護工作,包括9處人工測站與13處自動化測站。人工測站主要檢修取樣設備,確保現場取樣與濃度測定作業的準確性;自動化測站則針對時域反射儀(TDR)感測器進行清潔與率定,確保其能穩定運行並提供高精度的泥砂濃度數據。此外,計畫進一步優化觀測資料的展示與查詢系統,以提升即時監控與分析能力,確保觀測資料能夠準確反映水庫泥砂運移情況,並為後續分析提供可靠依據。在全洪程觀測方面,計畫於颱洪期間完成了三場重點觀測,包括 凱米颱風(7/24~7/26)、山陀兒颱風(10/2~10/4) 及 康芮颱風(10/31~11/2)。人工測站透過現場取樣與比重瓶試驗,詳細記錄入庫與出庫泥砂濃度,提供自動化儀器的校正依據,並收集樣本進行粒徑分析。自動化測站則透過TDR感測器,記錄不同深度的泥砂濃度,特別針對異重流的形成與分布進行精準監測,判斷其分布高程、厚度及抵達時間。此雙重監測方式確保了資料的全面性與精確性,有效掌握颱洪期間泥砂運移的整體情況。在歷年成果的累積與分析上,計畫自96年開始觀測至今,累積了大量泥砂濃度數據與全洪程觀測資料。本年度針對累積數據進行初步規律分析,發現泥砂運移及異重流的形成受降雨量、入流特性與水庫操作等多重因素影響,這為異重流預警模型的建置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觀測資料經過嚴謹的品管流程,提升了資料的可信度,可應用於水庫防淤策略規劃、水理模擬研究及異重流模式建置等多個領域,並為其他水庫的泥砂管理提供參考。整體而言,本年度計畫不僅完成了觀測站的維護與升級,成功執行多場全洪程觀測,還累積了豐富的長期數據,深化對泥砂運移與異重流規律的認識,對水庫的防洪防淤操作及未來規劃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些成果不僅提升了石門水庫的整體管理效能,也具示範性,成為其他水庫泥砂問題解決的參考範例。
- 作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出版項 /桃園:北區水資源分署
- 版本項 /初版
- 分類號 /443.6405
點閱次數:3
HyRead電子書閱讀次數:0
館藏資訊
登錄號 | 館藏地 | 年代號 | 狀態 | 借閱到期日 | 分館 |
---|---|---|---|---|---|
AD007461 | 圖書室B1(中辦) | 202412 | 在館 | 水利署總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