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本(113)年度「113年度五河局轄區洪水預警及防汛整合作業」計畫主要工作面向包括系統維護更新、防汛作業整合、預報諮詢提供以及淹水災害調查等,細分工作項目包括1.洪水預警系統維護更新;2.防汛地圖系統功能維護及資料庫更新;3.防汛資訊面板維護及資料庫更新;4.轄區水位站上升速率警戒值率定;5.維護擴充及新增資訊通報LINE推播服務;6.防汛時期值勤服務水情資訊提供及進駐作業;7.淹水調查;8.資訊安全配合(普級);9.報告書編撰、印製及教育訓練及其他行政費用等,主要工作成果如下:一、洪水預警系統維護更新(一)洪水預報系統更新維護1.雨量站、水位站:雨量站新增2座包括草嶺(C2K240)、馬頭山(C2M410);水位站新增1座為永欽二號橋(1580H023),上述資料並已匯入MSSQL資料庫。2.斷面:去(112)年度五河分署已辦理北港溪斷面測量,本計畫已完成更新,朴子溪、八掌溪、急水溪目前洪水預報系統採用之最新斷面乃沿用以往年度資料(北港溪流域112年、朴子溪流域103年、八掌溪流域110年、急水溪流域110年)。3.預報潮位:本計畫取得全臺各潮位站113年整年度逐時天文潮潮位預報檔案,其中北港溪河川模式下邊界使用之潮位站為塭港站(站碼1366),朴子溪為東石站(站碼1166),八掌溪採用東石站與將軍站內插,急水溪採用將軍站(站碼1176),上述資料已匯入MSSQL資料庫作為洪水預報系統河川演算下邊界條件。4.其它資料:包括轄區河川水位警戒值與雨量站淹水警戒值等。(二)洪水預報系統參數檢定1.檢定成果:本計畫選用110年0807豪雨及112年0910豪雨事件重新檢定北港溪、八掌溪及急水溪具明顯水位漲幅水位站之水筒參數,說明如下:(1)北港溪:110年0807豪雨中北港溪僅北港(2)、土庫大橋、溪口及大湖口溪橋之水位漲幅較為明顯,爰選定為檢定水位站。檢定成果顯示,各水位站洪峰水位略高估0.3m以內,洪峰到達時間均同時或提前1小時,尚符預報作業需求。(2)八掌溪:112年0910豪雨中八掌溪僅義竹(厚生)橋、八掌溪橋、軍輝橋、頭前溪橋及赤蘭溪橋之水位漲幅較為明顯,爰選定為檢定水位站。檢定成果顯示,各水位站洪峰水位略高估0.5m以內,洪峰到達時間均同時或提前1小時,尚符預報作業需求。(3)急水溪:110年0807豪雨中急水溪僅新營、青葉橋及忠義橋之水位漲幅較為明顯,爰選定為檢定水位站。檢定成果顯示,各水位站洪峰水位略高估0.3m以內,洪峰到達時間均同時或提前1小時,尚符預報作業需求。2.驗證成果:本計畫採檢定後之水筒參數驗證五河分署各水系於本年度凱米颱風期間之洪峰水位及洪峰到達時間,說明如下:(1)北港溪:大部分水位站模擬出之洪峰到達時間均為同時或提前,整體模擬趨勢尚符合預報作業需求,僅雲嘉大橋、北港(2)、土庫大橋及大湖口溪橋水位站之模擬水位略有低估。(2)朴子溪:大部分水位站模擬出之洪峰到達時間均為同時或提前,整體模擬趨勢尚符合預報作業需求,僅蒜頭、彎內橋、牛稠溪橋(1)及仁弘橋之模擬水位略有低估。(3)八掌溪:模擬成果顯示,大部分水位站模擬出之洪峰到達時間均為同時或提前,整體模擬趨勢尚符合預報作業需求,僅嘉南大橋、義竹(厚生)橋、八掌溪橋及軍輝橋水位站之模擬水位略有低估。(4)急水溪:大部分水位站模擬出之洪峰到達時間均為同時或提前,整體模擬趨勢尚符合預報作業需求,僅新營、後壁急水溪橋及忠義橋水位站之模擬水位略有低估。(三)單機版決策支援系統更新維護本計畫已依據上述洪水預報系統蒐集之最新地文、水文資料,於既有轄區四條河系之單機版決策支援系統進行包括雨量站、水位站資料、潮位資料更新等,上述資料並以ACCESS資料庫建置,使決策支援單機系統可依據最新資料正常運作。二、防汛地圖系統功能維護及資料庫更新持續維護五河分署防汛地圖系統既有圖資包括即時水情、基礎圖資、應變圖資、災害紀錄、基底圖資、動態圖資及淹水範圍分析等七大類,其中除即時水情之觀測(預報)雨量、觀測(預報)水位、CCTV影像、動態圖資及淹水範圍分析等乃即時介接資料庫或自行建立KML資料外,餘圖資已自五河分署及相關單位下載及索取最新資料,並更新系統圖資。三、防汛資訊面板維護及資料庫更新持續維護110年度整合之五河分署轄區四大水系洪水預報系統、防汛地圖系統、多來源淹水模式、跨裝置水情展示介面及自動化訊息推播系統等多種監測系統,以四分割畫面呈現自動化防汛決策資訊面板網頁,包含轄區鄉鎮降雨分析、河川水位分析、內水積淹分析、防汛熱點警戒,並同步展示現況與預報資訊。四、轄區水位站上升速率警戒值率定依據歷史資料及五河分署單機版洪水預報系統模擬成果,分析各水系於不同豪大雨情境下之各水位站計算水位及對應上游集水區平均雨量,並參考歷史及計算水位上升速率,規劃兩階段警示門檻。(一)提醒階段:規劃每十分鐘擷取各水位站觀測水位,並篩選水位上升速率達0.5m/10min(約略等於五河分署轄區近年各水位站曾經達警戒水位事件之最大10分鐘水位上升速率平均值或上述達三級警戒水位之上升速率)以上之水位站,續以LINE提醒。(二)警示階段:規劃如連續3次達0.5m/10min上升速率,即以LINE警示,並以前面3次10分鐘之水位上升速率平均值計算何時到達各級警戒水位。五、維護擴充及新增資訊通報LINE推播服務(一)功能維護自動化訊息推播系統包含氣象局豪大雨及颱風警特報發布資訊模組、豪大雨及水利署開設預警報資訊模組、水情現況及預警報訊息模組,本計畫持續維護自動化訊息推播系統,包含模組、資料庫更新等。(二)功能擴充1.轄區雷雨胞移入訊息:每十分鐘定時巡察介接氣象署氣象開放資料平臺(https://opendata.cwa.gov.tw/index)之即時閃電訊息、座標,篩選轄區可能發生雷雨胞位置之鄉鎮及擷取雷雨胞座標。2.轄區即時閃電移入訊息:每十分鐘定時巡察介接氣象署氣象開放資料平臺(https://opendata.cwa.gov.tw/index)之雷雨胞訊息、座標,篩選轄區可能發生即時閃電位置鄉鎮及擷取雷雨胞座標。3.水位上升速率警示資訊:配合氣象署針對轄區發佈豪大雨警特報、颱風警報後,每十分鐘定時巡察介接水利署水位觀測資訊(https://opendata.cwa.gov.tw/index),當轄區各水位站水位上升速率達本計畫率定出之各水位站水位上升速率警戒值後即發佈警示資訊,直至警報解除。4.短延時強降雨監測資訊(水位):配合氣象署針對轄區發佈豪大雨警特報、颱風警報後,每十分鐘定時巡察介接水利署水位觀測資訊(https://opendata.cwa.gov.tw/index),當轄區各水位站達警戒時即發佈警示資訊,直至警報解除。5.短延時強降雨監控小組定期守視資訊:配合五河分署短延時強降雨監控小組成立時,定期每一小時發佈五河分署率定之守視資訊,包括雷雨胞、即時閃電、河川水位及累積1、3小時最大之雨量站及降雨量。六、防汛時期值勤服務水情資訊提供及進駐作業本計畫每周及周末提供轄區天氣研判情資預報,天氣研判情資共計56次,並配合五河分署需求或緊急應變中心二級開設總計提供局內79次相關「風情」、「雨情」、「水情」及「災情」研判資訊及全時提供水利署防災中心相關轄區四大水系外水水位情資。計畫期間,共執行三次進駐作業(凱米颱風、山陀兒颱風、康芮颱風)計252.5人時執勤人力。(一) 凱米颱風中央氣象署於7月22日11時30分發布凱米海上颱風警報,警戒範圍包括臺灣東半部海面、東南部海面及巴士海峽。五河分署前於7月23日7時30分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三級開設,而中央氣象署於7月23日11時30分發布臺灣北部、東部地區凱米陸上颱風警報後,五河分署乃於當日11時30分同步提升為二級開設,復轄區於當日21時納入凱米陸上颱風警戒區域後,五河分署隨即於21時同步提升為一級開設,本計畫進駐人員於7月23日17時進駐五河分署緊急應變中心,至7月28日9時退駐,總進駐時數共計112小時。(二)山陀兒颱風中央氣象署前於113年9月29日8時30分發布山陀兒海上颱風警報,9月30日2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颱風中心於10月3日中午約12時40分在高雄小港登陸,但登陸後受地形及北方高壓影響致結構逐漸破壞,並直接在臺灣陸地上空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中央氣象署乃於10月4日5時30分即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五河分署前於9月29日08時30分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三級開設,9月30日09時00分提升為二級開設,並於10月4日17時00分撤除應變小組,本計畫進駐人員於9月30日13時進駐五河分署緊急應變中心,至10月4日9時退駐,總進駐時數共計92小時。(三)康芮颱風中央氣象署於113年10月29日下午5時30分發布康芮颱風海上颱風警報,10月30日上午5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颱風中心於10月31日下午1時40分於臺東縣成功鎮登陸,下午6時40分即於雲林縣麥寮鄉出海。五河分署前於10月29日17時30分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三級開設,10月30日09時00分提升為二級開設,於10月30日17時再升級一級開設,續於11月1日16時00分撤除應變小組,本計畫進駐人員於10月30日13時進駐五河分署緊急應變中心,至11月1日13時30分退駐,總進駐時數共計48.5小時。七、淹水調查(一)淹水深度貼紙資料維護更新及擴充(含建立志工通報聯繫平台)維護過去計畫完成布建之234處淹水深度貼紙設置位置(維護作業包括表面擦拭、膠合補強、貼紙更換等),除確認通訊基本資料正否更換外,另訪談淹水通報人員以確認相關通報機制及提醒相關淹水狀況通報注意事項,包括通報人員聯絡方式、淹水狀況通報時機及淹水深度判斷提醒等。今(113)年度計畫延續前年度計畫完成之篩選表並搭配淹水感測器位置選定其中11處持續布建,另持續擴充志工通報聯繫平台,使用Line群組平台創立「五河分署水尺通報群組」。(二)本計畫共啟動1次淹水調查,為凱米颱風事件強度颱風凱米(編號第3號,國際命名GAEMI)於113年7月23日11時發布第3號颱風陸上颱風警報(當時為中度颱風),並於24日11時轉為強颱,本計畫於25日上午7點接獲通知後通知外業人員進行現場勘查,回傳後內業人員始進行災情圖表彙整。本次事件積(淹)水災情多數為路面、農田積淹水,部分區域因淹水深度較深影響民宅,積淹水點包括:雲林縣斗南鎮、大埤鄉、水林鄉、元長鄉、東勢鄉、二崙鄉、土庫鎮;嘉義縣水上鄉、新港鄉、溪口鄉、六腳鄉、東石鄉、朴子市、太保市、六腳鄉、義竹鄉。本次事件雲林縣淹水面積492.94公頃,嘉義縣淹水面積共379.5公頃,總面積共872.44公頃,最長延時約59小時。本計畫於當日持續提供局內淹水災情圖表,期間持續確認淹水資訊及範圍於8月29日完成凱米颱風淹水調查成果報告。八、資訊安全配合(普級)本計畫針對五河分署內之洪水預報系統伺服器及核心系統(洪水預報系統)依據契約及「水利署及所屬機關資訊相關系統開發與維護注意事項」辦理相關資訊安全作業,包含資料庫維護更新、資料庫備份、系統模組更新、系統資料清理、系統壓力測試、系統弱點掃描。九、教育訓練本計畫配合計畫執行進度及委託說明書需求,總計安排8小時教育訓練課程,第一次教育訓練已於113年4月9日完成,共計3小時,課程內容為防汛地圖系統應用及操作說明及認識颱風,主要參訓對象為五河分署防汛同仁及相關人員。第二次教育訓練預計於113年11月19~20日安排至永康氣象站、台南市防災教育館、甲仙攔河堰實地參訪,整體課程6小時。
- 作者 /多采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 出版項 /嘉義市: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
- 版本項 /初版
- 分類號 /443.61
點閱次數:56
HyRead電子書閱讀次數:2
館藏資訊
登錄號 | 館藏地 | 年代號 | 狀態 | 借閱到期日 | 分館 |
---|---|---|---|---|---|
AD007155 | 圖書室B1(中辦) | 202412 | 在館 | 水利署總館 | |
FD008053 | 本所圖書室(本所B棟地下1樓圖書室) | 202412 | 在館 | 水利規劃分署 |